适应证
最常见的适应证是新辅助治疗。 定位、固定和模拟扫描 固定及患者体位 俯卧位,手臂举过头顶。 考虑用腹板使小肠移位。 如果治疗腹股沟淋巴结或使用IMRT,则采取仰卧位,双臂交叉置于胸前。 对比剂和标记 口服对比剂以勾画小肠。 钡剂灌肠以勾画肿瘤(注意肿瘤位移)。 使用静脉对比剂以勾画肿瘤和淋巴结。 肛门放置标记以识别肛门。 如有可能,在模拟扫描和治疗时应保持膀胱充盈,以减少治疗野内的小肠体积。 靶区定义 GTV 原发肿瘤+临床阳性淋巴结(短径>1cm)或MRI上可疑的淋巴结。 MRI(或PET)融合通常有助于GTV的勾画。 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CTV T1~T3期肿瘤的危及淋巴结包括髂总、髂内、骶前以及整个直肠系膜区。 直肠系膜区 考虑到膀胱和直肠充盈的变化,可将直肠系膜区覆盖范围向前扩大1cm至膀胱/阴道/前列腺。 对于向前侵犯的T4期肿瘤,还应覆盖髂外淋巴结。 若病变累及肛管、肛门、皮肤或阴道下1/3,还应包括腹股沟区淋巴结。 PTV PTV=CTV+0.5~1cm。 治疗计划 常规三野EBRT[后前(PA)野+对穿侧野;图7.5] 图7.5一名接受术前放化疗的49岁局部晚期直肠腺癌男性患者(分期为T4N1M0)。初始PA野(A)和侧野(B)覆盖原发肿瘤(红色)以及髂内(绿色)、髂外(绿色)、骶前(绿色)和直肠系膜区(蓝色)淋巴结。后野(C)和侧野(D)的缩野边界覆盖原发肿瘤及临床受累淋巴结(红色)。PA,后前位。 PA野与侧野的射野权重一般为2∶1∶1。 PA野用高能射线。 除非间距宽,侧野使用6MV光子。 PA野 下界:肛门标记下方3cm。 上界:L5/S1椎间隙。 侧界:骨盆外缘外1.5cm或CTV,以较大者为准。 侧野 上/下界:同PA野。 前界 T3期肿瘤:耻骨联合后方。 T4期肿瘤:耻骨联合前方,以包括髂外淋巴结。 后界:骶骨后方1cm,以包括骶前淋巴结。 加量野:GTV外扩2cm。 腹股沟野:见“肛管癌”部分。 对需要腹股沟淋巴结覆盖的患者,为了更好地保护皮肤,可以考虑采用IMRT;对于3D计划不能充分保护小肠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采用IMRT。 剂量/分割 放化疗:CTV45Gy/1.8Gy/fx,GTV和骶前淋巴结再加量5.4Gy/1.8Gy/fx。 术前“短程”放疗PTV25Gy/5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