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为发生于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乳腺癌症状包括乳房轮廓改变、肿块、疼痛等,病情持续发展,甚至出现癌细胞转移,如肿瘤细胞转移至肺、骨和软组织,累及其他器官,甚至导致死亡,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放射治疗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具有重要地位。它通过直接电离或间接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引起DNA损伤,从而杀伤癌细胞。
然而,了解放射治疗的原理和治疗过程,对于患者和大众来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项治疗手段的价值及其对乳腺癌治疗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乳腺癌放疗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治疗方法。
乳腺癌放疗中呼吸控制:“DIBH” 有研究发现,乳腺癌放疗后引起的放射反应特别是远期放射损伤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目前研究最多的两种乳腺癌放疗并发症是心血管毒性和放射性肺炎,它们严重影响着患者放疗后的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许多专家学者便开发出DIBH等呼吸控制技术来减少这类副反应的发生。 DIBH全称为Deep Inspiration Breath 一一 Holding ,俗称深吸气屏气技术。这种技术是放疗中呼吸运动管理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在全程放疗中减少呼吸运动对放疗带来的负面影响。 DIBH的优势 一方面通过屏气可有效降低靶区位移,提高放疗精度。另一方面,做深吸气屏气运动时,胸廓将会扩张,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心脏远离胸壁向下移动,有效增大了心脏与治疗靶区的距离,使心脏远离辐射照射区域。 研究表明,心脏受照剂量与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呈剂量效应关系,心脏平均受照剂量每增加1 Gy会增加4%的患心脏病风险,并增加 7. 4%的患冠状动脉相关事件的风险。心脏离照射区域越远,就越容易在不损失照射区域剂量分布的情况下,使心脏受照剂量更低,发生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几率更低,放疗更加安全。此外,深吸气屏气运动还能增大肺的体积,有效降低实际受到照射的肺部体积占比,减少肺部受量,使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降低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几率。 什么情况下适合做DIBH (1)左侧乳腺或心右位的右侧乳腺患者; (2)深吸气屏气时呼吸幅度较大的患者; (3)肺功能良好,憋气能达20秒以上的患者; (4)听力良好,能够配合完成呼吸训练的患者。 DIBH训练步骤 (1)平躺,正常呼吸; (2)深吸一口气,胸部尽量保持平稳,(肚子鼓起来); (3)屏住呼吸15~20秒; (4)恢复正常呼吸; (5)重复以上步骤,反复训练达到要求。 乳腺癌放疗中“Bolus”的作用 许多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在做放疗时,都会在患处皮肤表面放置一块所谓的“皮”,其实这块皮的专业名称是“Bolus”,中文名称叫做组织等效物,也称组织补偿物。 Bolus的作用 对于Bolus的作用,得从剂量建成区说起:光子线(比如6MV X射线)照射到人体上之后,剂量的最大点不在人体表面,而是位于体内一定深度处,从体表到最大剂量点的这个区域,称作剂量建成区,在这个区域里,剂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就像是爬坡。 剂量建成区的影响:如果靶区的位置比较浅,那么靶区的剂量可能不太够,为了提高表浅部位的剂量,人们想了个办法:在人体表面放置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与人体的密度相似,这样原本皮肤的位置就成了皮下一定深度的区域,就像给射线铺了个“台阶”,这样靶区剂量也就提了上来。这个物体就称作Bolus,他在放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情况下适合用“Bolus”呢 浅表组织放疗时需要保证足够的放疗剂量,由于建成效应的存在,浅表部位的靶区剂量往往达不到预期。 肿瘤位置较浅,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就常会导致胸壁剂量不足,这时合适的组织补偿物就可辅助提高皮肤剂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放疗过程中的皮肤保护小妙招 乳腺癌放疗过程中,患者的患处皮肤有时会出现红斑、水疱、脱屑、瘙痒、溃烂等临床症状,这就是放疗过程中的皮肤副反应表现,临床上称为放射性皮炎又称放射性损伤。 平时尽量穿宽大、柔软、吸湿性强的全棉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表面的摩擦。 照射野皮肤避免摩擦及冷热刺激,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沾洗,禁止使用肥皂或沐浴露等清洁剂涂抹冲洗。 照射野皮肤应避免日光直射和风吹,尽量避免运动出汗刺激皮肤表面,不可随意涂抹药物和护肤品。 治疗过程中定位线的保护 这些十字线由于皮肤的新陈代谢,汗液侵袭等原因,一般两周左右便会变淡或者消失,所以患者需要注意,千万不可擦掉,每天都要自查,保证记号线的清晰。 在画好标记线后,我们会在表面贴上一层透明保护膜,它会起到保护作用,穿脱衣物时,要注意不要将其蹭掉。 放疗期间尽量避免洗澡,可用沾湿的毛巾避开标记线擦拭身体,如需洗澡的话,务必采取措施保护好定位线,避免其被浸湿晕开或洗掉。 一旦发现身上的标记线不清晰时,请及时与当班治疗师联系补画,禁止自行补画导致放疗出现误差。 治疗结束后可以等标记线自行变淡消失或者使用水洗等方式清除。 乳腺癌放疗中的手臂爬墙训练 许多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后,胳膊会抬不起来,这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这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腋窝淋巴结被清洁,腋窝愈合形成疤痕粘连,从而影响上臂的抬高。但由于术后放疗时,患者仍需要将手臂伸展抬高,避开射线束,以此保证放疗的精度,所以术后以及放疗中的爬壁以及上举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爬墙运动 手臂沿墙壁向上伸,以术前记录高度为目标,伸至一定高度时,停留3~5秒再慢慢放下。 外展运动 将手臂尽可能外旋,双肩下沉,手臂过肩后再放下,每天进行8-10次,每次5分钟。 摸对侧耳朵 将手臂绕过自己的头顶,尽量去摸到自己对侧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