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放疗)是癌症治疗的三大核心手段之一,但因其技术原理复杂,公众常存在认知偏差。这些误区可能延误治疗或加重心理负担。本文结合权威医学资料,逐一破解常见误区,传递科学真相。
误区1:放疗后患者会“携带辐射”,传染他人
真相: 绝大多数放疗(如直线加速器的外部照射)在治疗结束后不会残留辐射,患者可安全接触家人。只有极少数情况(如放射性粒子植入或核素治疗)需短期防护,医生会提前告知注意事项。
误区2:放疗一定会掉头发
真相: 放疗是局部治疗,只有照射头部时可能导致脱发,且头发会在治疗结束后逐渐再生。相比之下,化疗因全身作用更易引发脱发。
误区3:放疗等同于核辐射,极度危险
- 真相: 放疗使用的是精准控制的电离辐射(如X射线或电子束),通过破坏癌细胞DNA实现治疗效果。其辐射源由医疗设备生成,非核裂变产物,且照射结束后无残留。
误区4:放疗过程痛苦难忍 - 真相: 放疗本身无痛感(类似CT检查),患者仅需保持固定体位即可完成。副作用如皮肤红肿、疲劳等通常在疗程后期出现,且可通过现代技术(如调强放疗、呼吸门控)显著降低。
误区5:放疗仅适用于晚期癌症 真相: 放疗贯穿癌症治疗的全阶段: - 早期:部分肿瘤(如前列腺癌)可单用放疗治愈; - 中期:术前缩小肿瘤或术后清除残留癌细胞; - 晚期:缓解疼痛、控制转移灶,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