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保乳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都能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放疗时患者身体敏感,需注意多方面事项,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01 饮食方面 保证营养均衡 放疗身体消耗大,要保证各类营养摄入。主食选全谷物,像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助于肠道蠕动。蛋白质选瘦肉、鱼、蛋、豆类及奶制品,如清蒸鲈鱼、鸡蛋羹、豆腐煲,补充优质蛋白且易消化。多吃西兰花、胡萝卜、橙子、苹果等蔬果,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适当增加益气养血食物 放疗可能致气血不足,可适当吃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等。比如用红枣和桂圆煮水,或制作黑芝麻糊食用,改善气血状态。 避免高脂、高糖及刺激性食物 减少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这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身体负担。控制蛋糕、糖果等高糖食物,避免血糖波动影响恢复。辣椒、花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易上火、刺激胃肠道,放疗期间应避免。 02 皮肤护理 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 放疗使乳房及周围皮肤脆弱,用温水轻清洁,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产品,防损伤皮肤。清洁后用软毛巾蘸干,保持干爽。 选择合适的衣物 穿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紧身衣摩擦放疗部位皮肤。内衣选无钢圈、棉质且尺码合适的,减少对乳房压迫摩擦,防止衣物粗糙接缝接触照射区域。 预防皮肤损伤及处理 放疗开始后,遵医嘱在照射区域涂专用皮肤保护剂预防损伤。若皮肤发红、瘙痒,切勿抓挠,防破溃。若脱皮、破损,及时告知医生,按损伤程度处理,如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促愈合药物。 避免阳光直射 放疗后皮肤对阳光更敏感,外出做好防晒,戴宽边帽、用遮阳伞,避免皮肤直晒。若无法避免,先咨询医生后涂高防晒指数防晒霜。 03 生活方式调整 适当运动锻炼 适量运动能提高免疫力、促进恢复。可选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天散步 30 - 60 分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每周 2 - 3 次瑜伽或太极拳,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也很重要,可预防上肢水肿、改善肢体功能,方法如下: 握拳与松拳:坐直,患侧手臂自然下垂、手掌伸展,缓慢握拳保持 5 - 10 秒后松开,重复 20 - 30 次,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增强手部肌肉力量。 手臂摆动:双脚与肩同宽站立,患侧手臂伸直,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缓慢摆动,各重复 15 - 20 次,活动肩部关节、改善肩部及上肢活动度。 爬墙运动:面对墙站立,患侧手掌贴墙,手指缓慢向上爬行至手臂伸直,保持 3 - 5 秒后下移,重复 10 - 15 次,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粘连。 拉绳运动:绳子两端固定与肩等高,患者站中间双手握绳,用健侧带动患侧做上下、左右拉动,每组 15 - 20 次,每天 2 - 3 组,增强上肢肌肉力量、促进肢体协调。锻炼要循序渐进,有不适立即停止并告知医生。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充足睡眠利于身体修复。营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睡前不喝咖啡、浓茶,不长时间用电子产品。每天保证 7 - 8 小时高质量睡眠,助于身体恢复和放疗效果提升。 注意情绪调节 患癌及放疗易让患者心理压力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内分泌和放疗效果。可通过与亲友交流、听音乐、阅读等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心态。若情绪问题严重,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避免患肢受压 乳腺癌放疗后,尤其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患侧上肢淋巴回流受影响易水肿。避免患侧上肢受压,不戴过紧手表、手镯,睡眠不压患侧上肢,尽量抬高患侧上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淋巴回流。 预防感染 放疗降低身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若有感冒、咳嗽等感染症状,及时就医治疗,防止感染加重。 04 其他注意要点 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关注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心脏损伤等放疗相关并发症。及时与医生沟通身体变化,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会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放疗安全、顺利。患者要按医生要求按时放疗,不自行增减次数或中断,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