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熬更守夜,胡吃海塞,推杯换盏。很多人节后上班出现口腔溃疡、流鼻血、便秘、便血等“上火”情况,大多数人都认为吃点清热的就好了,实则不然。其实“上火”往往是体内有炎症的表现。
研究证实,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是许多重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包括癌症、脑中风、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等。
如果发现身体出现这几种“上火”长期不愈,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可能不是简单的上火,而是癌症提前释放的信号。
1、口腔溃疡经久不愈
口腔溃疡是不少人的生活“烦恼”之一,熬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精神压力比较大、情绪烦躁、焦虑伴有失眠等,由于精神压力大或不良刺激等诱因,从而导致上火,进而可能会诱发口腔溃疡。 如果患者的口腔溃疡小、数量少,进食清淡,劳逸结合,一般可在1~2周内自行痊愈。 如若患者长期患有口腔溃疡不愈合时,病损区域会持续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黏膜对溃疡区域的保护作用会减小,可能会影响咀嚼和进食,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同时食物残渣和软垢中的细菌可能会侵入病损区域,当沿血循环扩散到深部组织时,会给癌变提供机会。 如口腔鳞状细胞癌,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可导致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坏死,甚至有肿物形成。 舌癌侵犯舌底及会厌等部位,可引起疼痛、肿胀,甚至口腔糜烂、溃疡等改变。 2、便秘便血,大便不规律 过节期间,年轻人往往放飞自我,免不了吃些“好”的犒劳自己,火锅、烧烤、炸鸡、奶茶、啤酒等等,轮番享受。大量研究表明:过多的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吸烟、喝酒、肥胖、便秘、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直肠癌的风险。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1. 腹胀、腹痛 2. 便血 该症状一定要与痔疮出血区别开来。直肠癌引起的便血,通常血色呈现鲜红色或者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有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 3. 贫血 4. 大便习惯和形状改变 排便次数增多,但排便不多,甚至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5. 腹部肿块 因为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没有引起重视,多数在确诊的时候就是中晚期。所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个肠镜,或者接受CT、MRI、B超检查,明确是否有癌变。 3、反复流鼻血 一些人在干燥的天气或季节交替时可能会经历轻度的鼻出血,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然而,如果鼻出血反复发生或大量出血,并伴随其他症状,应引起警惕。 这种反复流鼻血,鼻涕中带血的现象,并不一定是“上火”,可能是这种疾病的早期典型临床表现——鼻咽癌。 鼻咽癌的肿瘤组织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对鼻部黏膜造成损伤,引起反复的出血。 除了鼻出血外,鼻咽癌临床表现具有3大表现: 1. 鼻腔和咽喉出现肿物:由于家族性、EB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上皮异常增生,可使鼻腔、咽喉出现肿物,常伴有吞咽困难、疼痛等感觉。 2. 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罹患鼻咽癌时,由于机体对抗癌症,会使免疫功能增强,进而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 3. 神经损害症状:鼻咽癌进一步发展,会引起神经损害症状,表现为同侧放射性的耳痛、面麻、视物模糊、眼球固定、眼睑下垂、声嘶等。 患者如若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鼻咽镜检查。别只会喝凉茶! ** 临沧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温馨提示: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经历了节日期间美酒佳肴、生活不规律的轮番轰炸,相信有不少人的肠胃已经超载,要想给胃肠“减负”,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调整生物钟,恢复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戒熬夜,规律作息、饮食,坚持吃早餐,尽量不吃宵夜,每餐七八分饱即可; 2、均衡搭配、食物多样,膳食种类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保证人体膳食平衡。 3、节后的饮食中,尽量做到清淡饮食,少吃油腻、烟熏的食物,合理烹饪、少调料、少油炸。 4、除了遵循以上原则调整饮食外,迈开腿,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天至少6000步或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