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临沧卫校附属医院肿瘤科官网!
以人为本,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综合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肿瘤科普  > 科普

【临沧卫校附属医院肿瘤科普】放疗后拔牙:如何降低风险并保持口腔健康

2024/12/12 15:46:23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并减轻症状。然而,放疗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口腔健康的影响。许多放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会面临一个常见的问题:放疗后可以拔牙吗?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放疗…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并减轻症状。然而,放疗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口腔健康的影响。许多放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会面临一个常见的问题:放疗后可以拔牙吗?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放疗后拔牙的风险、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拔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放疗后拔牙的相关问题。


放疗后拔牙的风险: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


放疗后拔牙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s,简称ORNJ)。放射性颌骨坏死是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颌骨组织坏死,表现为牙槽骨暴露、疼痛、吞咽困难、张口受限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或软组织瘘管。



为什么放疗后拔牙容易引发放射性颌骨坏死?

放疗引起的口腔并发症主要源于放射线对口腔区域正常组织的损伤,尤其是对骨组织的影响。放射线会破坏口腔区域的血管和骨骼结构,导致血供不足和细胞修复能力下降。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放疗剂量当患者接受的照射剂量低于60 Gy时,放射性颌骨坏死发生的风险很低甚至不发生;而当照射剂量高于60 Gy,放射性颌骨坏死发生率大幅提升,而且照射剂量越高,发生率越高。


照射范围:如果放疗照射范围涉及到下颌骨或其他口腔组织,拔牙后发生放射性颌骨坏死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下颌骨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放射线对其损伤尤其明显。


拔牙的时机与难度:放疗后的拔牙时间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拔牙创口需要较长时间愈合,而放疗后局部血供不足会导致创口愈合困难,从而增加骨坏死的风险。


放疗后拔牙的时机:尽量延迟拔牙


放疗后拔牙的时机非常关键。研究表明,在放疗后的前两到五年内,拔牙后的放射性颌骨坏死风险最高。因此,尽量推迟拔牙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策略。医生通常建议,放疗后拔牙的最佳时间是放疗结束后的3年以上。



为何放疗后尽量推迟拔牙?

放疗后,尤其是照射剂量较高时,口腔组织的恢复能力较差,血供和自我修复能力大大下降。放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颌骨区域处于较脆弱的状态,拔牙可能导致创口无法愈合,从而引发放射性颌骨坏死。因此,在放疗后的前三年内,拔牙应该尽量避免。如果必须拔牙,医生会根据放疗剂量、照射范围、患者的口腔健康等因素综合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如何安全地进行放疗后拔牙?


尽管放疗后拔牙存在一定风险,但在一些情况下,拔牙仍然是必要的。对于需要拔牙的放疗患者,以下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发生率:

1、拔牙前的充分评估

放疗患者在拔牙前应进行详细的口腔评估,包括检查放疗剂量、照射范围以及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等。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拔牙在最佳时机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延迟拔牙时间

研究表明,延迟拔牙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拔牙后并发放射性颌骨坏死的风险。建议患者在放疗结束后至少等待3年以上进行拔牙,尤其是当放疗剂量较高或照射区域涉及到下颌骨时。

3、减少拔牙创伤

放疗后拔牙应尽量采用微创技术,避免过度损伤牙槽骨和周围软组织。微创拔牙有助于减少术后创口的愈合难度,并减少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发生概率。

4、术后护理

放疗后拔牙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术后应使用氯已定漱口水帮助减少口腔内的细菌,预防感染;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食物刺激;定期复诊,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良好的术后护理不仅能帮助创口愈合,还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5、辅助治疗:高压氧和抗生素

高压氧(HBO)治疗对放疗后拔牙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促进创口愈合。部分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发生率。此外,术前和术后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拔牙后的感染。


放疗后拔牙并非完全安全,尤其是在放疗剂量较高、照射范围涉及口腔和下颌骨时。放疗后拔牙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放射性颌骨坏死、口腔溃疡、龋齿等并发症。然而,通过延迟拔牙、减少创伤、定期检查、严格术后护理等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这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