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
概述
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手术治疗及化疗为主,预后较差,易复发和转移
症状表现:
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下腹不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慌、消瘦、贫血等症状。
诊断依据:
依据肿瘤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型细胞,以及腹腔镜检查、超声检查、CT及磁共振检查发现卵巢占位性病变,即可明确诊断。
卵巢癌有哪些类型?
按组织学类型可分为:
上皮性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性索-间质肿瘤;
转移性肿瘤。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4%[1]。
是否可以治愈?
卵巢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差,且易出现复发和转移。
是否遗传?
是,有遗传性,部分有遗传倾向。
病因
为什么会得卵巢癌?
卵巢癌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妇科疾病、生育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患卵巢癌的患者,其亲属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内分泌因素:如月经初潮来的早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率。
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卵巢癌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
生育因素:如无生育史、终生未生育者患卵巢癌的风险要高于生育者,这可能与排卵有关,产后哺乳期,卵巢也不排卵,所以女性生育可让卵巢休养护一年多。 相反,不孕会让女性更易患卵巢癌。
环境因素:如吸烟、高脂饮食、肥胖等,容易导致月经异常,造成排卵障碍,易诱发卵巢癌。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卵巢癌?
不良情绪:如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诱发卵巢癌的发生。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排卵次数减少,持续不排卵或排卵障碍,可诱发卵巢癌的发生。
肥胖:体重超标,容易导致月经异常,造成排卵障碍,易诱发卵巢癌。
哪些人容易得卵巢癌?
月经初潮来的早的女性:月经早于12岁,会导致女性过早地出现雌激素变高的情况,继而增加卵巢癌的发病率。
无生育史、终生未生育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要高于生育者,这可能与排卵有关,目前还在研究,女性卵巢会停止排卵,产后哺乳期,卵巢也不排卵,所以女性生育可让卵巢休养护一年多。 相反,不孕会让女性更易患卵巢癌。
存在妇科疾病的女性: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卵巢癌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
家族有相关肿瘤史的女性:家族中有患卵巢癌的患者,其亲属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症状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卵巢癌?
卵巢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会在妇科检查中被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逐渐增大,患者会逐渐出现下腹不适、腹痛、乏力、消瘦、大小便次数增多、绝经后阴道流血、男性化征象等症状。
上皮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合并腹水或转移时,可出现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乏力、消瘦、大小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生殖细胞肿瘤: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腹胀症状,如出现感染可出现发热症状。如果肿瘤出现扭转、破裂,会出现剧烈腹痛等急腹症表现。如果是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可出现腹水、体重减轻等症状。
性索-间质肿瘤: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及内分泌紊乱。如果发生于儿童期,可出现假性性早熟。如果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可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男性化征象。
转移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水、淋巴结肿大、肠道症状或体重下降等。
其他症状
较晚期的病人可有消瘦、低热、贫血、食欲缺乏及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
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生长速度、临近器官受累等可能并发肠梗阻、肾积水、血栓、代谢紊乱等。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妇科或肿瘤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体检时发现卵巢肿瘤占位时,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当肿瘤增大并合并腹水或转移时,会逐渐出现下腹不适、腹胀、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大小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体格检查:通过腹部触诊及三合诊(就是检查者经直肠、阴道、腹部的联合检查。一般用食指进阴道,中指进直肠,另手置下腹部协同触摸的检查方法)等检查,确定肿块的大小及位置。通过触摸全身浅表淋巴结,确定是否出现转移。
2.实验室检查:
(1)影像学检查:
①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出肿瘤的性质、大小、边界,以及位置、囊内容物等,若超声发现肿瘤位于附件区,肿瘤呈囊实混合,并且囊壁可能有乳头状的突起,突起时会有丰富的血流信号,且肿瘤边缘不整齐,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提示卵巢肿瘤的可能。
②磁共振;若发现盆腔内囊、实混合性肿块,部分为完全实性,提示卵巢肿瘤的可能。
③CT:可见盆腔内体积较大的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时,囊性部分无强化,间隔、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提示卵巢肿瘤的可能。若卵巢肿瘤侵犯输尿管,可见肾积水。若肿瘤发生腹膜腔转移时,可见大网膜弥漫性增厚,密度不均匀增高。
④PET-CT:可以有助于了解身体整体情况,以便于早期发现病灶,早期诊断。
(2)肿瘤标志物:
①血清CA125:用于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临床正常参考范围是血清浓度小于35kU/L,若血清CA125明显升高,提示卵巢囊肿的可能。
②血清AFP:正常值<25ug/L,若血清AFP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卵巢卵黄囊瘤或畸胎瘤。
③性激素:雌激素分泌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
④血清HE4:用电化学发光法的正常范围参考值是0-140mol/L(不同或医院的检测仪器不同),若出现HE4升高的现象,提示卵巢囊肿的可能。
⑤CA199和CEA(癌胚抗原):卵巢上皮癌病人可升高,对卵巢粘液性癌诊断价值高。
⑥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原发性卵巢绒癌有特异性。
(3)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块外观和盆腔、腹腔及横隔等部位。
(4)细胞学检查:用于查找癌细胞。
治疗
治疗卵巢癌,主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
治疗目标:
卵巢癌的治疗目标,是尽量控制癌肿生长,预防转移,延长生存时间。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化疗是卵巢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在卵巢癌的初次治疗和复发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多数患者经化疗后卵巢肿瘤会缩小,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肿瘤进展的情况。
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吉西他滨、托泊替康等。
化疗主要用于初次手术后辅助化疗,以杀灭残余癌灶、控制复发,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或者在手术前化疗,使肿瘤缩小,为达到满意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不能耐受手术者主要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常用药物有贝伐珠单抗,用于卵巢癌的一线治疗和复发性卵巢的治疗。
维持治疗:该类药物可有助于改善晚期卵巢癌的预后,常用药物有奥拉帕尼、尼拉帕尼和卢卡帕尼。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卵巢癌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侵袭期的卵巢癌却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尤其是卵巢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播散,手术治疗效果较差。术后应根据其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和残余病灶大小决定是否接受化疗以及辅助性治疗。
全面分期手术:适用于早期卵巢癌患者,目的为切除肿瘤和明确最终分期,并在此基础上评价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年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在符合指征的情况下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
肿瘤细胞减灭术:适用于术前或术中评估为中晚期的卵巢癌患者及部分复发患者。手术是为了尽可能切净所有病灶,降低肿瘤负荷,提高化疗疗效,改善预后。
治疗周期
化疗:早期患者3~6个疗程,晚期患者6~8个疗程。疗程间隔一般为3周。
手术治疗:一般需要2~3个小时。术后检查无癌细胞转移,一般3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治疗后效果如何?
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期别、初次手术后残存灶的大小及病理类型等多因素有关,分期越早、残存病灶越小,没有转移,预后越好。通常上皮性癌的患者预后最差。
多长时间复诊?
卵巢癌易复发,应长期随访和监测。建议治疗后的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后,每4~6个月复查1次;第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日常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卵巢癌易转移,治疗结束后,如出现腹痛、咳嗽咯血、大便带血等等都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定期复查,监测身体恢复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心理管理:避免焦虑、恐慌、烦闷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饮食:限制饮酒,戒烟,少食多餐,宜进食清淡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注意营养补充,提高患者抵抗力,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患者病情或再次诱发卵巢癌。
生活方式:适当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
预防
普通人怎么预防卵巢癌?
卵巢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尚无针对性的预防手段,目前已知的定期体检,对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除此之外,可从通过合理膳食、调节心情、做好节育措施等方法进行预防。
定期体检,尤其是初潮早、无生育史、有卵巢癌及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需格外注意。
卵巢癌可发生各年龄段的女性,一旦出现腹部不适、腹胀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以排除卵巢癌。
合理膳食,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情,经常运动,增强抵抗力。
口服避孕药、母乳喂养、输卵管结扎、宫内节育器的短使用等均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