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分子水平基因突变进行治疗的方法。肿瘤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有关,能引起细胞膜到细胞核传导通路上信号传输异常。如部分肺癌与细胞膜上EGFR基因突变有关,正常人体EGFR信号下传需有外源性配体跟受体结合才会产生,细胞信号传输到细胞核后,细胞核有反馈抑制机制,即抑制信号持续下传。但肺癌EGFR产生突变,导致细胞膜到细胞核信号传输不停止,细胞核便不停分裂,导致肿瘤永无休止生长,靶向治疗就是通过阻断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肿瘤靶向治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靶向药物治疗:主要根据肿瘤细胞里特定的目标分子,采用相应的靶向药物,目前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比如在卵巢癌里,PARP抑制剂的效果较为明显;还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属于药物靶向临床治疗;
2、靶向细胞治疗: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是比较新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基因修饰T细胞等方法;免疫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肺癌及黑色素肿瘤里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并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在妇科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及内膜癌里,免疫细胞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目前绝大多数都是在临床试验的阶段。
所谓的肿瘤靶向治疗又被称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经过干扰细胞生长和发展涉及的特异性的分子靶点,阻断肿瘤生长和播散的一种治疗的手段。从广义上说,肿瘤的分子靶点包括了参和细胞分化,细胞凋亡,迁徙,浸润行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过程的,从DNA水平到蛋白质酶水平的任何的亚细胞分子。细胞靶向治疗药物临床上分为多种,例如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一些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的靶向药物等,很多肿瘤靶向治疗,在治疗前需要做基因的监测,根据基因监测结果,来选择优势人群。